皇帝侄儿拿我毫无办法 - 13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死给朕看,看着烦心,罢了,眼不见为净,朕走了。”

    虽然说着,他又叫人唤了太医和苏喻来,吩咐了两人留下仔细看护。

    他是一国之君,不可一日不在宫中,故而嘱咐许多,最后只得在众人恳劝之下返程了。

    苏喻对我的脉案可谓熟得不能再熟了,谢明澜一走,他就放太医离去休息了,一时间开方煎药不提。

    我喝了药发了汗,便沉沉睡去了,再醒时,一望窗外,已是月上中天。

    苏喻和衣蜷在窗边小塌上正睡得沉,我望着窗外明月出神,不知过了多久,我蹑手蹑脚下床来换好衣服,披上大氅,去取了些东西,向山上去了。

    这栖云山我也很熟,齐国尊道教为国教,皇室子侄每年都要来住上个把月静心修身,有些皇子比如太子时洵,有出家代身,便不用自己亲自来,像我这种难得可以借此躲开东宫繁重功课的,便是一年也没有落下过。

    我顺着记忆,步到险峰上,崖下就是万丈深渊,头顶却是一轮明月。

    我取出一支白色山茶花,一松手,就被风带走了,那一点白飘飘洋洋沉入乌黑崖底,直到看不清了。

    我在崖边扬起一把纸钱。

    遥寄佳人……也只是遥寄罢了,那人香消玉殒在千里之外,不知魂归故里了否?

    我十岁时,时年正与北国打仗,连年战事断断续续总不消停。

    但宫内那年的大事,却是太子妃的一位远方表妹被接入宫中了。

    那位表妹姓云,母亲早逝,父亲算是皇亲国戚,有着世袭爵位,只是后来战死沙场,父皇念她家忠烈,孤女无人照拂,便开恩把她接进宫中,因着她和太子妃沾亲带故,所以就留在太子妃那边教养。

    她后来虽然有天下第一美人之称,但是在当时才九岁,只是天真娇憨的小姑娘罢了。

    我记得初见是在家宴上,太子妃忽然小声逗她:“你为什么总盯着九弟看呀?”

    虽然小声,但是我坐得近,还是被我听到了。

    云姑娘歪头盯着我直瞧,道:“九哥哥长得和别的哥哥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纵使那时已经练出了些厚脸皮,但听到此话,我一时间仍是有些难堪,我的相貌因为随了母妃一些,确实有些异于中原人,宫内之人背后的编排我也只当不知罢了,她却还是头一个当面说的。

    太子妃听了,也赶忙拍她的手。

    那云姑娘仍是天真地望着我,痴痴道:“可是云儿瞧了半天又说不上哪里不一样,只觉得九哥哥的眉眼特别好看,一看就……陷了进去,想一直看,拔不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太子妃又笑又叹,嗔道:“你这个不知羞的小妮子。”

    我也忙别过目光,心中却是巨震,一时间又是惊愕又是暖意,也不知具体是什么滋味。

    她是第一个,这样说我的人。

    因为我在东宫读书,见到太子妃和云姑娘的机会便多些,我和她年纪相仿,再加上初见那一层缘故,我们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,只是后宫规矩大,我与她每每相见,俱在长辈在场的情况下,时隔多年,现在想来那时也许心中确有朦胧好感,但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,仅此而已。

    待我长到十五六岁,云姑娘也有十四五,出落得沉鱼落雁,倾国倾城,她的画像不知怎么被传了出去,传得天下都知宫内有位天下第一美人云姑娘。

    因我与她二人又快到了婚配年纪,宫内诸人都当云姑娘是未来的九王妃了,时常拿我们打趣,就连父皇也甚是满意,有意指婚我们。

    但在我十六岁那年,我母妃病逝,我悲痛发丧后,须守孝三年,这一桩婚事便放下了。

    第二年,与北国的仗已经打到第六、七个年头,两国俱是元气大伤,此时北国却勾结鲜卑,鲜卑陈重兵于陇西,意图与北国一北一西夹攻齐国。

    若只是北国一国,齐国尚且有一战之力,但西面鲜卑近年来横空出世了一位叱罗将军,此人用兵如神,短短几年扫平周遭小国,亦对齐国虎视眈眈。

    眼看江山社稷倾覆在旦夕之间,北国突然遣使者前来,声称愿与齐国罢兵言和,只求娶天下第一美人云姑娘,让她和亲北国。

    那日,我头一次闯进东宫,彼时谢时洵已是监国太子,我跪在太子时洵面前,求他不要应此事。

    我对他道:“鲜卑与北国的联盟并非牢不可破,他们两国之间亦有血海深仇,如今只是为了利益暂时联手,北国突然要和亲,定是他们两国之间生了嫌隙,臣弟愿出使鲜卑,斡旋此事,待鲜卑退兵,只剩北国不足为惧,不需送云姑娘去和亲!”

    彼时太子时洵望着我的眼中,有许多悲悯之色。

    这种神色并不常在他面上出现,只是那时我还不明白。

    最后他只是轻轻道:“你去吧。”

    十七岁那年,我奉母妃遗命,带着她的一缕长发,出使鲜卑。除此之外,另带了一支千人的精兵叫他们扮作随从,又押一些珍宝,最后叫来玉和随行。

    鲜卑是我母妃的家乡,我知道她心里一直想回去,可惜直至逝世也没有机会。我也借着那次出使,得以送她一缕长发返乡。

    事实上,如苏大儒所抨击的,我的确一直与鲜卑王室有些暗地里的交情,我本就流着一半鲜卑的血,只是以为仗着这些就可以劝他们退兵实在天真,去了之后,我们方知道鲜卑朝中已分为两派,鲜卑王是个刚登机的幼主,他本已满足现状,并不愿出兵,奈何那位叱罗将军功高震主,一意用兵。

    我只得又去了陇西,求见鲜卑叱罗将军,谁知这位大将军听是我,竟然战甲都未来得及穿便前来与我相见。

    他见了我,直道了三声“像”,我方知他原是少年起便一直倾慕我母妃的。

    我与他虚与委蛇许久,不提罢兵一事,只恳请他为我母亲的长发寻鲜卑境内一处山清水秀之地入葬。

    中间曲折不提,总之那叱罗将军虽然犹豫,最终还是应允,亲自带精兵护送我去了,在那里,他被玉和事先带人埋在那里的火药炸得灰飞烟灭。

    那时玉和也不大,火药也是他炼丹时偶然所得,彼时用的并不熟练,引线太短,为了确保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万无一失,他不肯离去,险些与那叱罗将军死在一处。

    我最后一刻踹开他,虽侥幸未死,但是后背被炸得血肉模糊。

    大将军一死,鲜卑王即刻同意罢兵回朝。

    我听闻这个喜讯,顾不得伤势,一人甩下兵士,快马加鞭赶回齐国复命。

    再后来……再后来……

    我不知何时已经走到太子时洵墓前。这还是我第一次前来,从前……我不敢,不愿来。

    墓碑上刻着他的谥号,实在太长了,所以现在的人提起他,只取了一个“圣”字一个“英”

添加书签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