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强国,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- 第 199 章 理想国(完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幽云十六州,从后晋石敬瑭开始就割让给了契丹。

    明明是北部核心腹地,却成为了辽国的土地,让辽国的疆域线直抵中原一带,让北宋从立国起就觉得如芒在背,坐立难安。

    从先帝赵匡胤时期,收复幽云十六州就成为了大宋的执念。

    之前陆陆续续的打了几场小仗,有胜有败,朝中有人一度想要认怂,但新帝刚硬,都斥了回去。待到如今,新帝登基已有十余年,威信日隆,朝堂安稳,民间富庶,这才秣兵历马,又启伐辽。

    这一次,胜了!

    辽军退居幽云十六州之外,据说要与大宋签订协议。

    洛阳的酒楼中,这一晚几乎被狂欢的人群所挤满,从大堂到雅座雅间,全是出来庆祝的大宋百姓。

    有的笑着笑着就哭了,慷慨吟诵,将手中酒倒在地上,祭奠先人。

    有人仰天长笑,欢欣于以后大宋不用再经历之前仙画所透露出的那样的屈辱和苦难。

    雅间中,有洛阳书院的学子们正在饮宴欢庆。

    洛阳书院,如今大宋最顶尖的书院之一。原本它的名字应该是洛阳大学,但最后,先帝还是决定将它按照华夏传统命名为洛阳书院。

    但,如今的书院和之前的书院却大不相同,它的内在更偏向于后世的大学,按照不同的科目来设置课程。除了文史、国学之外,譬如数学、机械、化学、物理等也都是很强势的专业。

    席中有学子道:“听闻这次收复幽云十六州,火药作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。”

    “火药作弄出来的这些子火器,的确是厉害,尤其适合攻城。”有化学院的学子夹了口菜,神秘的道,“反正上次我去火药作,可算是长了见识。”

    一群人听闻,都好奇的围了过来,让化学系的那位学子详细讲讲。

    一时之间,他成为了场中的焦点人物。

    在大宋,老一辈的人可能还固执己见,认为学文史或者说学儒才是正道,其他不过是偏门。但是在场的学子们大多都是年轻人,他们是在新的理念中被熏陶长大的一代,心中对各专业并无偏见。

    况且,连科举取士都需要考数学等,像是工部等衙门还会指定专业。既然大家之后的出路都是差不多的,那就更别提偏见和歧视了。

    “总之,我若是毕业,肯定要去考火药作。”那位化学系的学子坚定的道。

    其余的学子有的撇嘴,有的羡慕。

    有人笑话他:“你们化学系其他的都好,但就是实在过于危险。”

    那位学子顿时垮下了脸,然后唏嘘的提起自己的一位师兄,被爆炸伤了手,已经截了一节手指,还差点伤了脸,就是在城中医院做的手术。

    “不过,”他乐观的说,“新的实验规定已经下来了,以后这样的事情总会少一些。况且,咱们这样的不带头摸索出一些经验,那后面的人又怎么会进步呢?”

    众人听了他这番话之后沉默了一瞬,然后才高声叫

    好。

    “说得对!咱们就应该身先士卒,这样才会有进步,大宋才会越来越强大!”

    大家又举起酒杯来,哈哈大笑起来。

    整个洛阳新都,笼罩在比节日还要更加隆重更加欢乐的氛围里。

    而在另一个时空的大宋,氛围却要相对更加严肃一些。

    苏轼、苏颂、甚至王安石、欧阳修等人都聚齐在工部的工坊之内,看着沈括演示一个十分新奇的机械。

    那机械看着极大但并不是很复杂,无非就是几根杆子加上轮子,还有一个类似于泵一样的东西加上底座组合而成。

    让大家觉得惊异的是,这机械竟然在自主运行,那杆子上下摆动,联动着轮子在缓慢的向前转动。

    已经有些年纪的苏颂难掩惊异之色:“这就是你上次对我说的那物件?”

    沈括略有些骄傲的点头:“就是此物。”

    苏颂是机械奇才,沈括经常去请教于他。

    在一旁的苏轼已经在围绕着那机械转悠,试图找出它的秘密:“此物为何可以自己转动?又没有任何水力推动?”

    欧阳修和王安石也都看向他。

    沈括哈哈笑起来:“并非没有水力推动,其实还是和水有关。”

    他让一旁的技师将机械停下来,然后打开底座让大家看到了其中的诀窍:“这才是它的原理所在。不知大家可曾见过在火上方被烧开的水。水汽将锅盖顶开......”

    他将自己的灵感来源娓娓道来,“现在需要有技师及时的往里面添加煤炭或者火柴,这机械才能运转。”

    沈括自从在家获得灵感之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对蒸汽的研究之中,花了六七年的时间这才把这东西做出来。

    这六七年里,整个宋朝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。

    科学大行其道,原本满口之乎者也的文士们现在张口科学闭口科学,汴梁城中更是出现了很多以科学兴趣为目的的学会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百工百业的地位和待遇也更高了。

    但和古板文人们想的不同,文学并未衰落,反倒因为印刷和纸张等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,同样也变得更加繁荣,甚至这几年来还涌现了很多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和周刊月刊等。

    除了一些政论之外,朝廷的管制并不太严格,于是更加欣欣向荣。

    此时,拥有好几份周刊干股的苏轼正围着这机械称赞不已:“这就是仙画中曾经出现过的蒸汽机吧?没想到真的被存中你给折腾出来了,甚妙,甚妙!”

    欧阳修拧起眉头:“感觉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,但却一时不知该用在何处。”

    他对机械一道并无太多经验,想象力还没插上翅膀。

    反倒是王安石神色凝重:“按照仙画中的呈现,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此物。”

    火车、纺织工厂、各行各业......他一开始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,这可是划时代的产物,但现在冷静下来之后却又有所担忧。

    “诸位,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。”他问,“如今的织机,一个织布工坊可以养活最少十位织布工。但若是用上了更先进的机械,那或许,只需要一半甚至是更少的织布工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那剩下的那些织布工,又该以什么为生呢?

    这的确是个问题。

    反倒是苏轼和沈括很是乐观:“我倒是觉得,现在想这个还有点早。后世如此发达,人们似乎都各自有各自的位置。”

    “然也。”苏颂点头,“密切防范,等问题来了再来商议对策不迟。总不能因噎废食,得向前看。”

    王安石的神态稍微松弛了一点,对着苏颂拱拱手:“如此说,也有道理。”

    一众人等继续围着沈括:“让技师再加一点煤炭看看。”

    等他们确定好此物的价值,就可以上疏给官家了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明朝。

    王婉清身着马面裙,手里捧着几本书匆匆的走进金陵大学的老师办公场所。

    正在批改学生作业的马瀛蓬放下笔:“来了?可拿到了?”

    如今的马瀛蓬的头发已经白了打扮,但看上去依然温婉,只是眼神却是坚定从容,神采之间甚至让人不敢直视。

    王婉清将手中的书交给她,露出一个笑容:“刚拿到的,马上就送过来了。”

    马瀛蓬给了她一个赞许的眼神。

    王婉清是她的助教,现在金陵大学的夫子们每一个人都很忙碌,因此大学给每位老师都配了助教。她在一群名单里面选择了王婉清——这女子的成绩并不算是最好的,但是马瀛蓬却觉得她是可造之材。

    毕竟,即使是现在,也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够勇敢的和自己的丈夫和离,经受折磨后又能奋力考进金陵大学。

    这个从徽州的绣楼高阁上走下来的姑娘,如今找到了另外一条路。

    马瀛蓬看了看书籍上的封皮,满意极了:“待我琢磨透了,再来教授你。”

    王婉清笑道:“不急,上次您教的我还要巩固一下。”

    她拿到手的是从欧洲那边传过来的一些数学书籍,刚让人翻译成为大明文字。马瀛蓬数学出色、天文学也是翘楚,但是唯独于语言一道实在没什么天分。

    自从大明开放了海禁,并且由很多人经由西域前往中亚和欧洲之后,大明与外界的来往就变多了,各方面的书籍都传了进来。

    马瀛蓬啃这些书啃得有些艰难,但没关系,现在的大明,鸿胪寺有专门的翻译官,金陵大学里也有着自己的翻译。

    这些翻译官,有的是大明人,有的甚至就是西方人。

    这些年,陆续有西方的传教士和客商前来,还有专门来大明求学的。据他们所说,如今的东方帝国和他们的大学在欧洲声名赫赫。

    朝廷秉持着开放的态度,对此是接纳的,只是对于前者的管束很严格,而对于后者,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开放。

    保密策略,经过仙画的宣传后已然深入

    人心。

    据说(),在南方的几个港口城市?()『来[]?看最新章节?完整章节』(),外国人更多,通婚情况也屡见不鲜。

    大明,松江府。

    原本松江府只是江南一带一个寻常的地方,自从开始种植棉花并且使用黄道婆所发明出来的纺织机之后,这里就逐渐成为了天下衣被中心。

    无数的客商捧着金银来这里采购用松江棉织出来的夏布。最细腻的那一等,给达官贵人们穿,最粗陋的那一等,让平民们也可以购买无忧,主打一个丰俭由人。

    松江府由此大修码头,客商的船可沿着长江丛内陆等地直达,同时又连接着东海,船运发达,这也让它的商贸更是繁盛无比。

    整个松江府如今最热闹的地方就是码头。围绕着码头兴建了许多的仓库、客舍,然后又连带着酒楼、食肆等生活享乐设施。

    此时,就有丛巴蜀来的客商正在酒楼中谈生意,窗外,是无数的力工扛着货物、推着小推车登船装货。水泥路笔直平坦,码头上还有一些简单的机械可以辅助。

    “现在的船,装货量可是越来越大了。”松江本地的布商感慨道。

    巴蜀商人谦虚的摆摆手:“也就是在长江上还能看看,比不得那些跑南洋的海商。”

    提到海商,两人又一起感叹:“那可真是泼天的富贵。”

    “听闻他们已经组织船队开始向澳洲和美洲进发,可惜不能参上一股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这点儿L钱,在大海商的面前也就够听个响儿L,人家可看不上。”

    前两个月,有消失了将近三十年的人从海外归来,大家这才知道,原来他们竟没有死在海浪里,而是真的找到了传说中的澳洲、美洲等地。

    如今,朝廷和沿岸的几大海商都组织了船队准备漂洋过海去新大陆探索。

    现在的大海上,欧罗巴人还没那么多,大明的船只倒是经常得见,而且官船和一些大商号的船上都装备了火炮和其他武器,根本不带怕的。

    喝了几杯茶,巴蜀商人问:“听闻你们这儿L有染坊请了金陵大学中教授化学的博士,研制出了新的染料?”

    染坊和布商的生意并不冲突,相反还是相辅相成的,因此布商很乐意提供最新的资讯:

    “是一种极美的紫色,像是天上的云霞,你若看到定会喜欢。不过现在都没有现货,需要预定排单,已经有海商已经下定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肯定留了样品!”巴蜀商人笃定的道。

    布商狡黠的笑起来:“那是当然,待会儿L去我那儿L坐坐,我给你看。”

    “可有危险?别像那传说中的巴黎绿一般有毒啊!”

    “放心吧,染坊做出来后放置了大半年,上报给了官府,确认无毒才开始生产......”

    两人喝完茶,聊完天,大概的达成了一下初步意向,这才往布商的工坊里走。

    一路经过无数的工坊,大大小小,只能听到织机的声音。

    巴蜀商人感慨:“怕不是整个松江府的人都在做这个生意。”

    “相差不远矣。”布商笑起来,“现在松江的土地种的十有六七都是棉花,粮食需要从其他地方购买。且大部分的百姓,不分老少大多都在织布坊里做工,即使家中有田地也是雇佣工人或者是奴仆来耕种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也好,比种地强。”巴蜀商人道。

    “确实。能做工就做工,就连附近其他地方的人,也有来松江府谋生的。”

    这里俨然成为了大明除了港口城市外的另一处商业中心。

    两方愉快的达成了合约之后,便相携到松江府最好的酒楼饮宴。

    酒过三巡,却听到下面有人高声叫喊,这声音里含着惊骇、惊喜......

    “仙画!是仙画!”

    “仙画又出来了!老天垂怜我大明!”

    “大家快出来看仙画!”

    两人对望一眼,眼中都闪过不可思议之色,仙画都几十年没出来了,即使是他们也只是在年少的时候看过。

    想也不想的,他们冲到窗户边,眼睁睁的看着天上天幕亮起,欢快的女声响起:

    “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UP主路小柒,这次我们来聊一聊东西方两位女帝的故事......”

    (全文完)!

    ()

添加书签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